搜索
文艺理论与批评研究所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7日 00:00 】   【点击量/阅读:

一、科研队伍

(一)团队带头人简介

      黄继刚,1980年生,文学博士,博士后,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2014年入选安徽省振兴计划优秀青年人才;2015年被遴选为我校硕士导师。2016年聘为我校教授。2017年被评为阜阳市第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享受政府津贴。2018年再度获得安徽省优秀拔尖人才项目资助,6月正式晋升为教授。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11项,经费超过120万元(不包括学校配套经费),目前出版专著2部,拟出版专著2部,黄继刚近五年公开发表CSSCI核心19篇,其中被转载的有《新华文摘》(1篇)、《人大复印资料》(4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篇),中国社会科学网(3篇)。担任《内蒙古社会科学》(CSSCI)、《西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新疆大学学报》(CSSCI)、《浙江工商大学学报》(CSSCI)和《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物的组稿审稿专家。

(二)团队成员简介 

      高群教授:201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并获博士学位,我校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基金等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学术界》、《浙江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江淮论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福州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0篇。

      郭世轩教授:2007年6月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17年评为教授。为校级重点学科“文艺学”的负责人,主持省级项目2项目,出版专著2部,在《江西社会科学》、《文艺争鸣》、《社会科学辑刊》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

      金业文教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4项,出版专著2部,在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张晓东教授: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出版专著3部,在《学术界》、《江淮论坛》、《江西社会科学》、《安徽大学学报》等CSSCI刊物发表论文若干,出版专著3部,张教授2013至2016年在阜阳报业集团旗下的《阜阳城市周报》栏目主持,三年来主持编发学术随笔400余篇,在经典传播、文学评论、研究地方作家创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石耀华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从事语文批评,2017年评上副教授,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其他课题5项,2018年入选安徽省高校优秀人才,在我校C级权威核心上发表论文4篇。

      李洪亮副教授:南京大学硕士,安徽师范大学博士,从事中国美学和古代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项,在《文学遗产》、《甘肃社会科学》、《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等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

      戴孝军副教授:山东大学文艺学硕士和博士,主要从事文艺学和审美文化学的研究,已经出版专著2部,在《文史哲》、《贵州社会科学》、《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出版专著两部。

      徐春婷副教授:201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文艺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文学院副书记。

      姬志海:2018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文学院讲师。

二、研究方向

      “文艺理论与批评研究所”确定为四个基本研究方向,即前沿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艺理论和批评、语文批评和文学修辞批评、审美文化学研究。这四个方向的研究特色都非常鲜明,具体而言:

      1、前沿文艺理论研究(包含空间美学、身体书写和图像媒介批评)。本研究方向主要是以黄继刚和张晓东教授为代表,黄继刚于200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并获得博士学位;张教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并于2013年评上教授。本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文学艺术和美学原理,以及现代文论的研究和运用。研究特色是从文艺理论研究推进到媒介艺术和跨学科研究,将宏观理论研究与具体文艺实践相联系,使理论向艺术批评实践转化,拓宽了文艺理论研究的学科边界。在当代文化研究语境下,用西方现代美学、文论思想及方法来观照研究中国当代的文艺现实,并对现实做出积极回应。从文化生存状态出发考察中国文论发展状态及其独特个性,并探索中国文艺理论的现代性转换及其当下价值。

      2、古代文艺理论和批评。本研究方向是以郭世轩教授和李洪亮副教授为代表,郭世轩教授于2017年评上教授,并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6篇论文,李洪亮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目前科研势头正好。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倡导力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重点在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潮及重要学术人物的专题与通观研究的基础上,做原创性的理论探索,以开阔的文学/文化视野,扎实的古代文学文献基础来探索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与中国文艺批评、美学的精神关联。

      3、语文批评和文学修辞批评。本研究方向是以高群教授、金业文教授、和石耀华副教授为代表,高群教授为我校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校学术委员会成员,于2012年在福建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评上教授,2013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一项;金业文教授于河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评上教授,主持过教育部课题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石耀华副教授是文学院科研力量中的“潜力股”,获批教育部课题一项,和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重点课题一项,并在我校指定的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本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文艺理论的教育维度和文学批评的修辞研究。研究特色是真正做到了文艺理论研究的接地性和语言化。这一研究方向顺应了文艺理论批评的时代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审美文化学研究。本研究方向是以戴孝军、徐春婷、姬志海为代表。戴孝军博士201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艺学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在《文史哲》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徐春婷副教授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文艺学专业。文艺理论研究的取径与方法不胜枚举,而戴孝军副教授和徐春婷老师在建筑美学、审美思想文化研究领域都做了一定拓展,具有创新意义,他们近年也有专著和系列研究论文发表,得到权威专家的肯定和好评。本研究方向将对当代审美活动在全球化、商业化、大众化、多元化的过程中发生的重要演变,作严肃的学术性探索。既涉及传统的艺术哲学、建筑美学相关联,又与艺术文化的激变及相关新学科相结合,他们还将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开拓性的研究。

三、发展目标

      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及其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是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石,而目前做实基础理论研究是完全符合我校的学科建设规划,也是为我校大学更名做好学科建设的充分准备。而本研究所将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将中心建设成为安徽省内与全国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以自己富有特色的学术创新研究来引起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文艺理论这一传统学科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做出回应,并积极寻求跨学科发展做出探索性的贡献,从而对当前学界文艺学科的走向产生积极影响。

四、近期主要学术成果

发表论文

1.黄继刚《从先验空间到审美判断:康德空间思想的逻辑演进》,《人文杂志》,2019年第1期。

2.黄继刚《图像文化语境中的文艺镜像和理论面向》,《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8期。

3.黄继刚《媒介生态的文学镜像与审美构成》(书评),《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11期。

4.黄继刚《身体现代性的生成及其话语向度》,《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3期。

5. 黄继刚《“关键词研究”的理论回瞻及其范式探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8期摘引,人大复印资料《美学》全文转载2018年第10期

6. 黄继刚《定名与相知:风景叙事和美学建制的理论维度》,《内蒙古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7. 黄继刚《图像时代文学审美范式探绎》,《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6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2016年12月15日)。

8. 黄继刚《空间美学思想的现代演进及其理论面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6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2016年4月27日)。

9. 黄继刚《稿酬制度与晚清文学现代性的发生》《理论学刊》,2013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

10. 黄继刚《晚清域外游记中的空间体验和现代性想象》《内蒙古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4期摘引

11. 黄继刚《近现代文艺期刊与读者意识之流变》,《兰州学刊》,2016年第12期。

12. 黄继刚《“风景”背后的景观——风景叙事与文化生产》,《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5期。

13. 黄继刚《图像时代的文学镜像及其视觉归趋》,《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14. 黄继刚《空间文化的生产与现代性危机——以徽州古城为个案》,《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1期。

15. 黄继刚《政治景观的现代性迁移——新时期文学叙事中的景观变迁》,《内蒙古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16. 黄继刚《从“新女性”到“封面女郎”——从女性期刊封面看现代性话语之嬗变》《湘潭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17. 黄继刚《城市美学:经验、理论与方法》,《新疆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18. 黄继刚《生态家园的美学之思》,《新疆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19. 黄继刚《爱德华·索雅和空间文化理论研究的新视野》,《中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20. 黄继刚《空间文化理论探析》,《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新华文摘》摘引,见2009年第1期

21.郭世轩《体认: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创生的逻辑起点》,《文化与诗学》(CSSCI来源辑刊),2016年第1辑;

22.郭世轩《人民性:延安文艺座谈会讲文化建构》《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23.郭世轩《崇文·尚清·真美——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及其影响》,《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第4期。

24.郭世轩《陶渊明经典化过程的三阶段》,《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25.张晓东《身体书写:小说的诗学与伦理》,《江淮论坛》,2015年第1期。

26.石耀华《文本解读的方向偏差、成因分析与出路探寻》,《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11期。

27.石耀华《论语文教学理论的“内卷化”困境及其破解路径》,《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第10期。

28.石耀华《论说课作为教师PCK的生发路径》,《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20期。

29.石耀华《论微课程的时空属性及其教学意蕴》,《远程教育杂志》,2015年第3期。

30.李洪亮《嵇康隐逸文学创作与其个性及隐逸精神之关系》,《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31.高群《广义修辞学副文本考察》,《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32.高群《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语用学’及关联性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33.高群《跨学科视野下的修辞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专著:

1.黄继刚《空间迷误与反思爱德华索雅空间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

2.黄继刚《空间现代性想象:新时期文学城市景观书写》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

3.郭世轩《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黄山书社,2015年。

4.张晓东《与经典一起成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6年。

5.张晓东《身体对心灵诉说:现代文学情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6.张晓东《站在经典岸边》,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

7.高群《皖北民俗语言概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8年。

8.戴孝军《和谐与超越:中西传统建筑审美文化简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

 

上一篇:中古与近代皖淮地区研究科研创新团队
下一篇:校园舆情与网络思潮研究中心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