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古与近代皖淮地区研究科研创新团队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7日 00:00 】   【点击量/阅读:

一、科研队伍

(一)团队带头人简介

      董明,19979月—20016月就读于安庆师范学院历史系,获历史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003年9月——2006年6月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获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获得优秀等级。2012年9月——2015年6月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主要从事隋唐五代两宋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获历史文献学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优秀等级。近五年来,主要从古代安徽区域经济与历史文化的研究,在《中国农史》《农业考古》《理论与改革》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约2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10项,其中三类以上项目3项。同时,参与其他团队科研项目5项,并在团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撰写的研究报告《古代皖北地区地方官员廉政事迹考论(581-1279)》被阜阳市地方志办公室采纳,相关报告内容刊载于《阜阳风物》杂志中。

(二)团队成员简介 

      李强,1972年10月生,男,安徽阜阳人,副教授。硕士、博士均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7月获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近年来,发表有关皖淮区经济史相关论文近10篇,其中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安徽史学》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二类论文2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三类以上科研项目2项。目前,主要从事皖淮区的交通经济史的研究。

      郭从杰,1976年生,男,安徽太和人,副教授。硕士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目前在复旦大学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学位。主要关注近代安徽区域经济与社会历史的研究。在《历史教学》《历史档案》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10篇,主持三类以上课题2项。在团队中主要负责论文的撰写与项目申报书的编制工作。

     范小虎,1982年生,男,安徽颍上人,副教授(内聘)。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已经获得教育学学士、硕士学位。目前,范小虎老师是博士在读,主攻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史方向,对古代教育相关文献较为熟悉。近年来,主持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5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篇,其中在CSSCI来源期刊《教育研究与实践》发表二类学术论文1篇。其在文献使用、文稿撰写等方面尤为擅长,在本团队中主要负责论文撰写与资料收集。

      王洪刚,1977年生,男,安徽淮北人,副教授。硕士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获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博士就读于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获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关注近代安徽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在CSSCI来源期刊《贵州民族研究》上发表二类论文2篇,三类论文5篇,主持四类以上科研项目2项,参与三类以上课题多项。

      姚树颍,1981年生,女,安徽颍上人,副教授(内聘)。本科、硕士均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分别获文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与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近年来,主要关注安徽区域社会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四类以上科研项目2项。姚树颍熟悉古典文献,在文献搜集与整理方面有着突出的掌控能力,在团队中主要负责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陈琛,1985年生,女,安徽舒城人,会计师。本科就读于合肥学院,硕士就读于安徽大学。作为团队成员,近年来,陈琛主要关注古代安徽区域经济文化的历史,搜集与整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发表学术论文3篇、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项,在团队中主要负责资料收集工作。

二、研究方向

      通过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对中古与近代时期的安徽淮河地区(下称“皖淮区”)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等进行综合研究。目前,本团队共形成如下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与领域:

      1. 中古与近代皖淮区的政治研究。在本方向中,着重于对地方官员的研究。具体为:对中古与近代皖淮区的地方官员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与辑汇;注重对地方官员在任职期间的仕宦情况进行整理与研究;中古官员的选任途径及升迁贬谪也是本方向的重要研究内容。

      2. 中古与近代皖淮区的经济研究。皖淮区的经济变迁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历程,隋唐以前经济起步晚,相对落后;唐代是皖淮区经济发展的高峰期,经济与政治地位较高;宋元时期逐渐落后于长江以南地区,重要性逐渐下降;元明清衰败趋势更为明显;近代以来随着交通的发展,经济发展又有新的变化与发展。本研究方向以皖淮区城市发展为中心,探讨了中古与近代皖淮区的经济变迁史,尤其是交通发展变迁史。

      3.中古与近代皖淮区的传统文化研究。皖淮区是老庄故里、“三曹”重地,思想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对该区域的社会思想文化建设与发展有着明显的作用与影响。本方向着重探讨中古与近代皖淮区的思想文化内涵与现实启示,以及传承与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繁荣区域思想文化而服务。

三、发展目标

      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力争获批三类及以上课题3左右。力争出版15万字以上学术著作2以上,发表二类以上论文5篇左右积极撰写研究报告,力争被市厅级以上单位部门采纳2项左右。积极向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目标靠近,为学校在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设方面提供前期基础条件。

四、近期主要学术成果

(一)论文

1. 董明:《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国农史》2014年第4期,第54-64页,被引2次;

2. 李强:《近代皖北交通中心变迁再探——以津浦铁路淮河大桥选址变更为中心》,《安徽史学》2016年第4期,第133-139页,被引3次;

3. 李强:《近代皖北交通中心的变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164-171页,被引4次;

4. 郭从杰:《近代铁矿业的发展困境——以裕繁公司为中心》,《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第140-148页;

5. 郭从杰:《近代天津华商纱厂经营衰败原因再探——以裕元公司为中心》,《安徽史学》2018年第3期,第79-87页;

6. 郭从杰:《近代铁矿业的产销困境——以益华公司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1期,第120-132页;

7. 王洪刚:《民国时期新疆基层政权组织区村制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6期,第198-201页,被引1次;

8. 王洪刚:《民国时期西藏的地位及其治理》,《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2期,第186-189页;

9. 范小虎:《生命教育的层次探寻:< 诗经>生命观的当代启示》,《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年第3期,第82-86页。

(二)专著

1. 董明,2017年,《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

2. 李强,2018年,《新式交通与皖北地区城镇变迁研究(1907—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香椿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科研创新团队
下一篇:校园舆情与网络思潮研究中心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