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1日 00:00 】   【点击量/阅读:
 

一、科研队伍

(一)团队带头人简介:

李长中教授200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文艺学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即来阜阳师范学院任教,2010年晋升为副教授。 201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文艺学专业博士学位,2012年进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跟随著名学者文日焕先生攻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现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会会员,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内蒙古社会科学》校外评审专家,《民族文学研究》外审稿件评阅人,首都师范大学《语言文化研究》编委。现为阜阳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审专家,校学术技术带头人。

目前已完成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获批阜阳市横向项目一项,完成省精品视频公开课《西方文论》一项,作为第一参与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两项,在《文艺理论研究》、《民族文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多篇被《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年鉴》、《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年鉴》等全文转载或摘录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四部

(二)团队成员简介

王琴教授,系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安徽省语言学会理事。本人一直致力于皖北方言研究,先后在《中国语文》、《方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修辞学习》等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曾主持完成国家语委“十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上海市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汉语方言词汇数据库》子课题、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在研的项目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皖北中原官话历史演变及现状研究》、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XX”正反问句的生成与认知研究》等。其创新性之处在于:以前沿性理论作为观照皖北方言的基本参照,在中西互通与具体的田野作业中把握皖北方言特征,开阔的学术视野与扎实的田野功力,使得她的皖北方言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前沿位置。

尹奇岭教授201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获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13年进入复旦大学访学并结业。其出版的专著《民国南京旧体诗词雅集与结社研究》于201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并被认为是“呈现了民国时期以旧体诗词为中心的旧体文学的活力与魅力,为目前研究薄弱的环节上增添了坚实的基石,这无疑是学术界有关民国时期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收获”,“该书有鲜明特色”。近3年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1篇,其中为1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记书信中现代文人私人叙事研究(1917-1949)”及省部级项目各1项。

毕新伟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潮、女性文学与文化、中国当代小说研究。主持、参与各级科研、教研课题多项,在《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妇女研究论丛》、《学术界》、《二十一世纪》(香港)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论文《爱与善的两难——论〈伤逝〉》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评价为“颇富新意与锐气”。出版专著《暗夜行路:晚清至民国的女性解放与文学精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被《文学与性别研究领域的新收获》一文评价为有创建。曾获第八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13年华夏阅读论坛“孙犁故里书香安平”全国征文优秀作品奖。形成以性别分析为底蕴的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及文学文本分析的学术特色。

张云峰副教授,现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近代汉语框式介词研究”(11YJC740151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1篇。

宁峰博士,现主持教育部项目一项,省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其中《从< 阜阳县志>看清代皖北士人的丧葬礼俗》的研究咨询报告被阜阳市档案局于20118月采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培育和实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2015年安徽省社科联第十届学术年会三等奖。

周成强博士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明清桐城望族诗歌研究”;

其他如金星博士也多有成果发表。,

二、研究方向

“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

1.当代安徽本土文学与文化研究。该研究领域重点研究如下议题:诸如“当代安徽文学对安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问题研究”、“大数据背景下淮河流域文学与文化研究”、“民俗文化背景下皖北作家的地域书写研究”、“皖北方言对皖北作家的影响研究”等;

2.当代边缘区域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该研究领域重点设置如下议题,例如,“西南地区跨境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的本土建设与实践研究”、“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重大问题研究”、“佤族诗人聂勒研究”等;

3.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该领域着重从理论高度探讨区域文学与文化关系问题。

三、发展目标

首先,作为在一所地方性院校以教书育人为宗旨的高校教师,理应以其知识话语掌握者身份介入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介入地方文学创新与进步的自觉追求之中。因之,通过对安徽本土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特别是淮河流域/皖北地方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总结当代安徽文学与文化书写的美学经验及其规律性特征,剖析当代安徽文学的文化书写所存在的诸多症结,同时深化对安徽文学的理性认知;其次,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我国各边缘区域又往往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样就使得以民族学或民族文学的视角去研究区域文学成为必要,甚至,一些边缘区域文学时常归属于少数民族文学,特别是在现代性及全球化的迅猛冲击之下,这些边缘区域的民族文化遭遇着比中原汉文化更为剧烈,更多维度的冲击,他们在现代性发展中面临着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居住格局改变、文化传统流失、宗教信仰解体等诸多根本性问题考验,使得他们的文学书写在价值取向、伦理规约、美学风格等方面必然不同于主流文学,这些文学的文化书写也往承担着更为迫切的身份认同与文化传承功能,他们的文学也往往具有某种人类学、民族志等价值,表征着现代性发展的“边缘区域经验”。所以,对边缘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无疑具有现实价值与理论意义。最后,文学与文化关系一直是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如何从二者关系探讨中升华为某种具有理论涵括力与阐释力的知识话语,如何为当代文学与文化书写建构某种相对合理的批评话语,亦是该研究中心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近期主要学术成果

A课题类

1)李长中: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西方话语’与‘本土经验’研究”(16FZW055);

2)李长中: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审美观照”(13FZW034);

3)李长中: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淮河流域的灾荒与文学(SK2013A137);

4)尹奇岭: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记书信中现代文人私人叙事研究(1917-1949)”(15BZW163);

5)尹奇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教育部重点课题: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中的增减研究(DHA130263

6)毕新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古代女性修身教育的转化与应用研究(DEA130238

7)王琴: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安徽汉语方言调查•州》(YB1525A010

8)王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XX”正反问句的生成与认知研究(AHSKY2014D139

9)王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国语言学史之中国方言学史,(16ZDA206

10)宁峰: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皖北民间文学德育资源及其利用研究”(FSK2015041);

11)周成强: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明清桐城望族诗歌研究”(AHSKQ2014D104

B.论文类

1)李长中.空间的现代性想象与“返家”的艰难——以当代中国小民族文学为中心的考察[J].文艺理论研究,20153期;

2)李长中.在历史记忆中重构传统——当代中国小民族文学论{J].民族文学研究,20156期;

3)李长中.少数民族80后文学比较论{J].民族文学研究,20146期;

4)李长中.“类自传写作”与认同的政治——以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为中心的考察[J].民族文学研究,20132期;

5)李长中.批评的“接地性”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践行路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31期;

6)李长中.空间的伦理化与风景的修辞—以当代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为中心的考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6期;

7)李长中.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病象、症结与原创性焦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8期;

8)李长中.文化认同、身份建构与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宗教重述[J].中州学刊,20136期;

9)李长中.少数民族文学的公共性与多民族文学史观之检讨[J].学术论坛,201311期;

10)李长中.族群记忆、身份建构与人口较少文学的神话书写[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2期;

11)李长中.民族志书写与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身份叙事{J].社会科学家,20141期。

12)毕新伟.新时期第一份当代文学研究期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出版史实[J].中国现代文学丛刊,20163期;

13)毕新伟.少数民族文学“现象批评”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效果[J].民族文学研究,20146期;

14)毕新伟.“交叉地带”的性别与德性——重读《人生》札记[J].《文学研究》第2卷第1期(20169月);
15)
毕新伟.莫言的《蛙》与社会主义优生学[J].文化研究,17辑(2013年冬);

16)毕新伟:五四新文化的一页前史——清末民初作为文化观念的现代爱情发生考论,文化研究,2017年第30

17)张云峰.从状侗语看复合名词词义理据与功用角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63期;

18)尹奇岭.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接地性[J].广东社会科学,20146;

19)李鹏飞: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纪录片《大黄山》为例当代传播,20173期;

20)李鹏飞.古诗牵牛、织女典故考[J].民族文学研究,20132期;

21)周成强.论桐城诗歌选本的编纂思想及其诗学特征—— 以桐城诗歌总集《龙眠风雅》为考察文本[J].求索,20132.

C.论著类

1.李长中.当代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审美观照[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2.李长中.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M].民族出版社,2013年;

3.李鹏飞.中古诗歌用典美学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

4.用典和律化--中古五言诗形式美学[M].金琅学术出版社(德国)2017年;

5.王 琴.《皖北中原官话历史演变及现状研究[M].黄山书社,2016年;

6.张云峰.近代汉语框式介词研究[M].黄山书社,2014

7.毕新伟:性别与德性:文学的传统与现代踪影[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8.尹奇岭民国时期新旧文学关系散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上一篇:光电功能复合材料研发中心
下一篇:微生物与植物资源利用实验室
 
向上